斯圖加特的國立美術館

METRA的藝術行旅

5/21/2015

Staatsgalerie

這幾天來到了德國西南部的斯圖加特,參觀了著名的國立美術館(Staatsgalerie);它座落在市中心邊緣的一個坡地上,分新舊兩館。老館為古典建築,建於1838~1843年,收藏了中世紀至十九世紀德國、義大利、荷蘭的藝術品及雕塑。新館由英國建築大師斯德林(James Stirling)設計,建於1979~1984年,以其明快的色調、流暢的線條、古典和現代的完美結合,被譽為「後現代主義建築」的代表作。館內主要收藏現當代作品,尤其是印象派和立體派的重要作品,並且收藏了畢卡索各個階段的作品。

我一向喜歡藍色時期的畢卡索,他這個時期的作品帶著特別深刻的情感,各種不同的藍色表現,恰如其分的帶出了藝術家當下的心境。這裡正好展示了一幅館藏:<戴頭巾的女子>(Woman Sitting, with Hood, 1902 );據說這幅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畢卡索的一趟巴黎之旅,他當時看到了不少在路邊乞討的乞丐或無家可歸的遊民⋯⋯我特別欣賞這幅畫的色塊表現,它們很自然和諧地被平放於畫面的構成中,沒有多餘的色彩,很簡單但有力量。女子瘦弱的身軀裹在一條大大的斗篷裡,乾扁的腳踝寂寥的落在畫面的下方。她的背影透露著些許無奈,淡淡的哀愁在畫布上延展,我感受到了她在廣大宇宙中的渺小和無助。

參觀過畢卡索的展區後一會兒,看到了挪威畫家孟克(Edvard Munch, 1863-1944) 一幅很溫馨的作品<坐在紅布上的裸女>(Nude Girl on a Red Cloth, 1902);有別於他著名的《吶喊》那種強烈的、苦悶的心理表現,這女孩是輕鬆愉快的,她的肢體舒適的在床上伸展著,流暢靈活的線條運用,讓這幅畫看起來 很舒服。孟克很厲害,他的筆觸總是看來很輕鬆自然,而且沒有任何多餘,色彩樸實但又對比強烈,所以讓畫面充滿了巨大的張力。他用簡潔的色塊和線條抒發自己 的感受和情緒,他的畫風對20世紀初德國的表現主義起了主要的影響。

Woman Sitting, with Hood, 1902

Nude Girl on a Red Cloth, 1902

Staatsgalerie, Stuttgart, Germany

我忘了以前是在那裡看過孟克的名作<吶喊>,只記得當時看著這幅像骷顱頭鬼魅般的人像時,不懂為什麼這幅畫能夠成為這麼重要的經典作品,因為那 畫面的線條看起來好簡單,而且那人物也好醜⋯⋯後來開始涉略藝術史後,知道了這表現手法的前瞻性後,也就理解到了它的重要性。孟克創造出自己的表現符號, 他很強烈直接的表達出內心的深處。《吶喊》,不僅在視覺上牢牢吸住觀者的雙眼,同時在觀者的腦海裡烙印下永難忘懷的印象,這真是最棒的表現主義大師作品!

2021/5/21 林暄涵 撰

每一次的旅行,我總是盡量去參觀美術館,因為每一次都能欣賞到許多的經典大師作品,其中也總會有幾幅特別感動自己的作品,我總是很幸福愉悅的去感受這些藝術的表現,它們給我帶來的是無法言喻的心靈觸動,以及靈魂的震撼⋯⋯

Staatsgalerie, Stuttgart, Germany